行業名稱
|
研究機構
|
投資評級
|
最新行業研報
|
評級日期
|
農林牧漁業 | 華安證券 | 增持 | 農林牧漁行業周報:生豬養殖股以時間換空間,農產品價格... | 2022/3/9 |
生豬價格周環比跌下跌0.4%至12.44元/公斤,補欄意愿周環比持平。
①生豬價格周環比跌下跌0.4%。本周六全國生豬價格12.44元/公斤,周環比下跌0.4%;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18.63元/公斤,周環比微跌;本周自繁自養生豬虧損481.8元/頭,外購仔豬養殖虧損153.33元/頭。②②低體重生豬出欄占比再降,補欄意愿周環比持平。涌益咨詢披露數據(2.25-3.3):全國90公斤內生豬出欄占比7.89%,周環比下降0.79個百分點,疫情回落至底部區域;本周規模場15公斤仔豬出欄價400元/頭,周環比基本持平,較底部154元/頭回升160%,50公斤二元母豬價格1632元/頭,周環比持平,較底部1238元/頭回升31.8%。③2023年豬價有望步入上行周期,主流公司估值處底部區域,可以時間換空間。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產能拐點已于去年6月出現,根據農業部數據,去年7月至今年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累計下降7%。涌益咨詢披露,今年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上升0.32%,部分區域母豬存欄處于去化完成狀態,輪換存欄并小幅增加后備轉能繁數據。我們維持此前判斷,若無嚴重疫情,2022年行業將經歷磨底階段,豬價有望于2023年步入上行周期。我們用2022年預期出欄量測算各家豬企頭均市值,溫氏股份5644元、牧原股份5152元、正邦科技2304元、天邦股份2500元、中糧家佳康2214元,主流上市豬企估值處于底部區域,建議積極關注。
1月月白羽祖代更新量同比增長長40%,黃羽價價格周環比下跌,黃羽價價格周環比下跌為主。
①①2022年年1月月白羽祖代更新量同比長增長39.8%。本周五,白羽雞產品價格9,650元/噸,周環比上漲0.5%。中國禽業協會公布:2022年1月全國白羽祖代更新量13.06萬套,同比增長39.8%。我們維持此前判斷,2020年白羽肉雞祖代更新量100萬套,同比下降18%,2022年白羽肉雞價格有望企穩回升;2021年全國祖代更新量同比大增24.3%,2023年雞價或下行。②黃羽雞價格周環比以下跌為主。受新冠疫情、產能增加等因素影響,2020年黃羽肉雞行業虧損程度僅次于受到“人感染H7N9疫情”事件沖擊的2013年,在產祖代存欄從2020年中開始回落。2020-21年黃羽雞行業整體虧損,行業持續去產能,2022年黃羽雞價格有望溫和上行。截至3月4日,黃羽肉雞快大雞均價5.9元/斤,周環比跌0.2%,同比跌16.8%;中速雞均價6.93元/斤,周環比跌1.3%,同比跌6.2%;土雞均價8.63元/斤,周環比跌2.0%,同比跌2.6%;烏骨雞7.76元/斤,周環比漲1.0%,同比跌1.0%。
前前2月月豬用疫苗景氣度維持低位,重點關注非瘟疫苗進展。
2021年,豬用疫苗批簽發數據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依次為,豬圓環疫苗27.9%、豬瘟疫苗9.3%、口蹄疫苗5.1%、腹瀉苗-8.3%、豬細小病毒疫苗-14.1%、高致病性豬藍耳疫苗-14.7%、豬偽狂犬疫苗-40.4%。2022年1-2月,豬用疫苗批簽發數據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疫苗4.2%、口蹄疫苗-11.5%、豬細小病毒疫苗-25.5%、豬圓環疫苗-31.4%、腹瀉苗-49.4%、豬瘟疫苗-50.3%、豬偽狂犬疫苗-67.1%。我們認為,2022年豬價仍處于磨底階段,豬用疫苗景氣度或維持低位,建議重點關注非瘟疫苗進展。
轉基因商業化漸行漸近,全球主要農產品價格繼續大漲概率偏小。
①轉基因商業化漸行漸近,建議關注種業龍頭。我們判斷影響如下:i)2023。年下半年或開始銷售轉基因玉米種子!吨饕r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等四個部門規章修正意見稿或于今年初通過批準。按照這次修正意見稿,若在適宜種植區范圍內,只要做一年生產性實驗。所以,最快2023年制種,于2023年下半年開始銷售。ii)玉米種子行業有望迎來擴容。我國轉基因玉米推廣面積最終有望達到4-5億畝,若按照每畝10元基因專利費,可對應40-50億元收益,玉米種子行業有望迎來擴容。iii)種業龍頭有望充分受益。②俄烏戰爭推升農產品價格、全球主要農產品價格繼續大漲概率偏小。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出口量約5500萬噸,占全球貿易量近30%;俄羅斯和烏克蘭玉米、雜糧出口量約3300萬噸,占全球貿易量近20%,俄烏戰爭直接推升國際農產品價格。全球主要農產品庫消比均于處于16/17年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農業部2月供需報告預測:2021/22年度全球小麥庫消比35.3%,全球玉米庫消比25.3%,全球大豆庫消比25.1%,均處于16/17年度以來最低,基本面支撐疊加俄烏戰爭導致近期農產品價格暴漲。全球主要農產品價格繼續大漲概率偏小。對照2007/08年,全球小麥、玉米、大豆庫消比分別為17.0%、14.9%、18.9%,遠低于當前庫消比水平,然而,CBOT大豆價格已超過2008年高位,CBOT玉米和CBOT小麥價格距2008年高位僅5%-10%,我們判斷,農產品價格或維持相對高位,繼續大漲概率偏小。
中國寵物市場潛力巨大,疫情拖累漸進尾聲。中國寵物市場潛力巨大,疫情拖累漸進尾聲。
2010-2020年,我國寵物消費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9%;2020年,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增長放緩至2%,2021年仍保持個位數增長,我們認為,2020-2021年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潛在寵物消費者暫緩入市。然而,從中長期維度看,中國寵物滲透率17%,而美國、澳洲、英國、日本分別高達68%、62%、45%和38%;中國寵物犬、寵物貓年消費支出分別為869美元和679美元,均低于主要養寵國,中國寵物消費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從公司層面看,中寵股份受匯兌影響、佩蒂股份受越南工廠停工影響均告一段落,我們繼續推薦中寵股份、佩蒂股份。
風險提示非瘟疫情失控;價格下跌超預期 關閉 |
交通運輸倉儲 | | 增持 | 交通運輸行業“預見復蘇、布局疫后”系列之八:機場,蓄... | 2022/3/9 |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防疫政策、出行限制、疫情反復等,對于旅游、餐飲、酒店、食品、酒水等行業消費場景造成嚴重沖擊。當下,疫情形勢有望不斷轉好,旅游等行業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對疫情形勢允許下出入境的放開做了展望,我們認為,在政策扶持+防控形勢轉好的支撐下,消費復蘇拐點來臨,景氣度將有望持續回升。展望未來,疫后投資如何布局、復蘇行情如何演繹,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大消費團隊重磅推出“預見復蘇、布局疫后”系列深度報告,此為系列八:機場。
核心觀點吞吐量逐漸恢復,貨郵好于客運。民航客運量在2020年~2021年恢復至2019年的60%~70%,其中國內航線恢復至7成左右,而國際和地區航線客運量損失約9成。民航貨郵運輸量快速恢復,并在2021年超過2019年水平,主要得益于快速復工復產以及出口的快速增長等。民航飛機起降架次在2020年累計達到2019年的77.6%,在2021年1月~10月累計為2019年同期的86.22%。
客運和貨運中長期需求向好,在疫情逐漸穩定和精準防疫措施作用下,行業有望迎來拐點。十四五民航規劃將2021年~2022年定義為恢復期和積蓄期,2023年~2025年是增長期和釋放期,重點要擴大國內市場、恢復國際市場。伴隨國內外疫情好轉,以及出入境政策的有序放松,機場客流量有望逐步恢復。根據十四五民航規劃的預期,2020年~2025年客運量將由4.2億人次增至9.3億人次,CAGR為17.2%,預計在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貨郵運輸在2021年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并且根據十四五航空物流規劃的預期,2020年~2025年,航空貨郵運輸量將由677萬噸增至950萬噸,CAGR為7.0%。
機場免稅暫遇低點,境內免稅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機場(約50%)和離島(約40%)免稅商店是全球奢侈品的重要銷售渠道,二者共計占比約90%。中國境內免稅市場潛力較大,根據貝恩數據,2020年已突破590億歐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1500億歐元。疫情影響下,機場國際客流量驟降,出入境免稅銷售額受到較大沖擊,并影響到機場的議價權;2021年上海機場與中國中免重簽協議,限定免稅提成收入的上限,并將其與國際客流量掛鉤。但隨著疫情好轉,以及國際客流量的恢復,機場出入境免稅提成收入有望快速反彈。離島免稅方面,海外疫情擴散、加劇影響出境旅游,而國內疫情較快得到控制,疊加國家稅務局放寬免稅政策,海南離島免稅市場規?焖贁U張,2020年達到274.79億元,同比增長103.67%,2021年達到494.70億元,同比增長80.03%。擁有離島免稅特許經營業務的機場在疫情期間迎來難得的機遇,未來有望持續受益。
投資建議伴隨全球疫情好轉,以及防控政策有序放松,機場吞吐量有望較快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中,國際客流量的恢復將從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兩方面加快機場業績回暖。相關標的包括上海機場、首都機場、白云機場和廈門空港、深圳機場、美蘭空港。
風險提示經濟復蘇慢于預期;免稅提成收入恢復不及預期;疫情擾動加劇。 關閉 |
建筑業 | 東北證券 | 不評級 | 建筑裝飾行業動態報告:關注資源價格上漲對建筑公司一季... | 2022/3/9 |
近日資源品價格全面走高,有望為部分建筑公司一季度業績帶來顯著彈性。最新報價信息顯示(2022年3月7日):鎳報5.03萬美元/噸,較年初上漲203.6%;99.5%電池碳酸鋰報49.70萬元/噸,較年初上漲80.7%;99.8%電解鈷報56.50萬元/噸,較年初上漲14.1%;銅報7.51萬元/噸,較年初上漲7.2%;鋅報2.66萬元/噸,較年初上漲8.0%;鉛報1.58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6%;鉬報37.10萬元/噸,較年初上漲10.0%;鉀肥報4600元/噸,較年初上漲20.7%。
中國中冶:2020年,公司的鎳、鈷、鋅、鉛、銅產量分別為3.36萬噸、0.29萬噸、3.51萬噸、0.71萬噸、1.32萬噸。鎳價3月7日晚繼續大漲,突破50000美元大關。截至2021年中報,公司礦山儲量估算為: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項目保有鎳132萬噸、鈷14萬噸;巴基斯坦杜達鉛鋅礦項目保有鋅87萬噸、鉛39萬噸;巴基斯坦山達克銅金礦項目保有銅31萬噸;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保有銅1108萬噸。因為疫情與政局變化原因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未實質開工,一旦開工,公司銅礦產量將大幅提升,進一步增厚營收與利潤。按鎳單季產量8400噸估算,我們預計一季度僅鎳價上漲因素就能為公司增厚10億左右凈利潤,一季度業績大概率超預期。
中國中鐵:公司在境內外投資了5座現代化礦山,分別是黑龍江伊春鹿鳴鉬礦、剛果(金)綠紗銅鈷礦、MKM銅鈷礦、華剛SICOMINE銅鈷礦、蒙古烏蘭鉛鋅礦,生產和銷售銅、鈷、鉛等礦產品。2020年,公司的銅、鈷、鉬、鉛、鋅產量分別為21.18萬噸、2.57萬噸、7.96萬噸、1.43萬噸、2.14萬噸。截至2021年中報,礦山儲量約為銅830萬噸、鈷60萬噸、鉬65萬噸。按照目前資源品價格走勢,預計公司一季報業績超預期的概率也較大。
中國電建:老撾項目鉀鹽儲量豐富,中老鐵路通車助力提效。公司在老撾鉀鹽礦項目獲得采礦權證的氯化鉀儲量約2.83億噸,據規劃項目中期年產100萬噸,遠期年產200萬噸。
風險提示: 關閉 |
公告設施管理業 | 國信證券 | 不評級 | 環保公用2022年3月投資策略:新能源發電補貼政策梳... | 2022/3/9 |
一周市場回顧: 2月滬深 300指數上漲 0.39%, 電力及公用事業指數上漲7.89%, 月相對收益率 7.50%。 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板塊中, 公用事業漲幅處于28個行業第 5名。 分板塊看, 環保工程及服務板塊上漲 7.70%; 電力板塊子板塊中, 火電上漲 8.66%; 水電上漲 5.68%, 新能源發電上漲 6.81%; 水務板塊上漲 6.25%; 燃氣板塊上漲 8.17%。
異動點評: 2月各板塊整體形勢較好, 各板塊個股基本呈現上漲趨勢。 受益土壤普查及環保投資增長預期, 環保板塊本月上漲 7.7%, 其中建工修復(33.82%) 、 清新環境(29.34%) 漲幅最大。 火電板塊受煤價穩定政策影響上漲 8.66%, 其中內蒙華電(22.81%) 漲幅最大。 新能源板塊受益各項政策影響上漲 6.81%, 銀星能源(32.63%) 、 川能動力(26.04%)漲幅較大。 燃氣板塊受天然氣價格影響上漲明顯達 8.17%。
新能源發電補貼政策梳理, 欠補問題有待解決。 為促進新能源發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提高發展質量。 我國自 2006年起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基于固定電價下的補貼政策, 補貼資金來源是隨電價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發展迅速, 補貼資金缺口持續增加, 國家發放可再生能源補貼的時間有所滯后。 預計 2028年電價補貼缺口達到峰值后, 以后每個年度基金收入將大于新增補貼需求,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有能力承擔存量項目補貼以及償還可再生能源專項債。 因此不排除采取通過專項債等方式提前償還補貼, 未來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逐年償還。補貼解決,將極大改善企業的財務結構, 緩解現金流壓力, 實現平價時代新能源行業新一輪的大發展。
投資策略: 公用事業: 1、 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 電價更能體現供需、 成本、和環境價值, 新能源建設成本不斷下行, 新能源運營商具備“三重” 確定性,“量” —風光裝機增速具備高確定性; “價” —火電價格上浮, 疊加綠色溢價, 綠電盈利空間打開; “業績” —今年低價風機和搶裝海風確保明年業績
2、 政策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長協煤價+長協電價政策有望落地, 聯動機制形成, 煤電市場化交易擴大, 火電盈利拐點出現。 3、 新能源為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深度利好新能源發電商、 電能綜合服務。 推薦積極轉型新能源, 現金流充沛火電龍頭華能國際等; 有資金成本、 資源優勢的新能源運營龍頭三峽能源、 龍源電力, 推薦現金流良好, “核電與新能源” 雙輪驅動中國核電, 電能綜合服務蘇文電能。 環保行業: 1、 業績高增, 估值較低; 2、商業模式改善, 運營指標持續向好: 3、 穩增運營屬性顯現, 收益率、 現金流指標持續改善。 推薦再生紙為主業技術及產品領先的榮晟環保。
風險提示: 環保政策不及預期; 用電量增速下滑; 電價下調; 天然氣終端售價下調。 關閉 |
信息技術業 | 長城國瑞證券 | 不評級 | 計算機行業雙周報2022年第5期總第20期:政府工作... | 2022/3/9 |
行情回顧:
本報告期計算機行業表現較差但總體跑贏大盤, 計算機行業下跌2.85%, 滬深 300指數下跌 3.33%, 計算機行業指數跑贏 0.48pct, 位于申萬一級 31個行業中的第 22位。
2022年初至本報告期末, 計算機行業累計下跌 8.55%, 滬深 300指數累計下跌 8.64%,計算機行業累計跑贏 0.09pct。從申萬二級細分行業來看,IT 服務、 計算機設備、 軟件開發行業 2022年累計漲跌幅分別為-4.25%、-7.56%、 -12.12%, 計算機行業表現不佳。
重點資訊:
2022政府工作報告: 推進 5G 規;瘧,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印發《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工信部: “5G+工業互聯網” 在建項目全國已超 2000余個本周觀點: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指出, 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 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推進 5G 規;瘧, 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發展智慧城市、 數字鄉村;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 培育壯大集成電路、 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 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完善數字經濟治理, 釋放數據要素潛力, 更好賦能經濟發展、 豐富人民生活; 強調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 強化網絡安全、 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
此外, 政府工作報告也對科技創新作出諸多鼓勵, 例如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 推進重大科技項目措施; 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 提高間接費用比例, 擴大科研自主權; 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將 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
我們認為, 兩會過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將加速融合, 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將加快, 數字化基礎建設和數字科技創新將成為 2022年國家工作的重要發力點, 數字經濟將成為確定性較強的投資主線之一。 建議投資者跟隨兩會所提及的細分領域,長期關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網絡安全等數字化關鍵方向。
風險提示:
市場波動風險; 人工智能、 大數據、 云計算、 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發展速度低于預期等; 相關政策推進不及預期。 關閉 |
制造業 | 國金證券 | 買入 | 金屬材料行業鋰系列深度(七):需求對價格敏感度幾何 | 2022/3/9 |
鋰主要四大下游為: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儲能電池、傳統工業。
動力電池鋰成本占比鋰成本占比8%,22年需求基本滿足ü鋰價上漲到50萬/噸,磷酸鐵鋰整車、三元整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中鋰成本占比分別為8.42%、7.89%、6%、2.44%。鋰價每漲10萬,磷酸鐵鋰整車成本上升3807元,鋰成本占比漲1.7%;三元整車成本上升5363元,鋰成本占比漲1.6%;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鋰成本占比分別漲1.2%、0.5%。
ü根據國金電新組觀點,電動車已經進入C端自發需求驅動,近期市場擔憂的補貼退坡、上游漲價等因素預計對22年終端影響不大。預計22年全球新能源車產量1000萬輛,按照22年供給70萬噸LCE,剔除掉其他領域鋰用量,預計仍可滿足900-1000萬輛新能源車需求。
消費電池鋰成本占比不到不到1%,基本不受影響ü鋰價上漲到50萬/噸,4G/5G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3C產品中鋰成本占比分別為0.29%/0.14%、0.3%、0.23%。鋰價每漲10萬對應其成本占比抬升不到0.1%。鋰價上漲對3C產品價格、需求基本沒有影響。
儲能電池對價格敏感度高,后續影響需觀察價格敏感度高,后續影響需觀察ü鋰價上漲到50萬/噸,5G宏基站、便攜式儲能中鋰成本占比分別為7.93%、9.79%。鋰價每漲10萬,鋰成本占比分別漲1.6%、2%。儲能企業普遍對價格敏感度高,但行業處于快速成長期,市場空間大,企業參與程度較高,目前需求占比較低,后續漲價影響和傳導途徑仍需觀察。
傳統工業需求剛性強,部分無法替代,預計最多影響,預計最多影響3萬噸LCEü鋰價上漲到50萬/噸,玻璃、日用/建筑陶瓷、鋰基潤滑脂中鋰成本占比分別為10.78%、0.06%/0.6%、32.5%。玻璃工業品需求受漲價影響較大,除了微晶玻璃等必須用鋰外,其他品種減產可能性大;陶瓷鋰成本占比不足1%,影響有限;鋰基潤滑脂在鋰價50萬/噸對應鋰成本占比超過30%,但皂基替換難度較大,鋰基仍占據主導地位,不易減產。預計鋰價上漲最多影響3萬噸傳統部分需求。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投資標的重點看好有資源有加工產能且未來有成長性的公司,龍頭天齊鋰業、贛峰鋰業,彈性標的永興材料、盛新鋰能、科達制造等。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高價格反噬需求,電車等下游需求不達預期等;鋰公司產量釋放不達預期,導致業績的不達預期;鋰鹽價格后期走勢不確定性加大。 關閉 |
金融業 | 平安證券 | 不評級 |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車險煥新,龍頭出鞘 | 2022/3/9 |
車險綜改現狀:降價、增保、提質成效顯著。2020年9月車險綜改實施以來,車險市場變化顯著。1)在收入端,車險市場呈現保費收入、單均保費“雙降”的新局面。而龍頭險企保費降幅相對較小、市場份額上升,產險市場呈“強者恒強”發展趨勢。2)在成本端,賠付率增幅大于費用率降幅,綜合成本率總體上升。3)在利潤端,車險綜改進一步增強產險市場馬太效應,中小險企利潤空間被再度擠壓,“老三家”車險承保利潤貢獻度提升。對標海外,綜改后,車險費用率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但車險市場有進一步向龍頭險企集中的趨勢。
復盤車險改革二十年:循序漸進,發展向好。我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階段(2001年-2007年)、車險統一條款與費率調整試點階段(2007年-2020年)、車險綜改階段(2020年至今)。1)第一輪車改:由放到收,從賦予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到統一車險條款和費率,但市場參與者增加使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車險市場費用率畸高。2)第二輪車改:改革焦點是降價與降費,分為三步走。通過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系數下限,降低商業車險費率水平、壓縮險企費用空間,從而倒逼保險公司精準定價,推動市場由“費用戰”、“價格戰”向產品與服務競爭轉型。3)第三輪車改:始于2020年9月,傳統車險改革主要包括深化商車費改和新增交強險改革兩方面。2021年12月14日,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新能源汽車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示范條款(試行)》,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風險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險公司實現精準定價,從而緩解賠付壓力、改善險企利潤、提高險企的承保積極性。
鍵產險盈利模式:承保與投資雙輪驅動,綜合成本率是關鍵。ROE=(1-綜合成本率)。
承保杠桿+投資收益率。
投資杠桿。在保費收入平穩增長的情況下,綜合成本率是影響公司利潤的關鍵因素。定價能力、渠道掌控力和理賠服務等優勢突出的龍頭險企將維持承保盈利,助ROE保持高位。
投資建議:龍頭險企具備定價、定損、渠道和服務優勢,費用和賠付壓降能力優于行業,人保、平安、太保等龍頭險企的車險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持續實現超額承保利潤;2020年9月以來,受制于單均保費的下滑,港股純產險標的(中國財險)回調明顯、估值處于歷史底部。隨著車險綜改基數影響的減弱,21Q4以來車險增速已扭正并快速回升,承保利潤總額有望改善,建議關注產險行業投資機遇。
風險提示:1)車險改革政策力度不及預期。2)費改深化,車均保費下降帶來保費增速持續下滑,承保利潤持續承壓。3)機動車市場增長不及預期 關閉 |
房地產業 | 中銀證券 | 不評級 | 房地產行業第9周周報:鄭州出臺供需端新政;工作報告“... | 2022/3/9 |
核心觀點本周新房成交量相比于上周有所下降、二手房成交量有所上升。 本周 47個城市新房成交套數為 3.6萬套,環比下降 14.4%,同比下降 41.5%; 18個大中城市新房成交套數為 2.1萬套,環比下降 13.1%,同比下降 43.2%;一、二、三線城市新房成交套數環比分別變化-17.6%、-12.5%、 -5.6%,同比增速分別為-41.0%、 -41.8%、 -52.9%。 16個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為 1.2萬套,環比上升 8.3%,同比下降 31.8%; 12大中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為 1.1萬套,環比上升 9.3%,同比下降 30.6%;一、二、三線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環比增速分別為+11.5%、 +6.5%、+17.1%,同比增速分別為-36.1%、 -26.4%、 -32.1%。
新房庫存量與去化周期 相比于上周有所下降。 15個城市新房庫存套數為 100.6萬套, 環比下降 1.3%,去化周期為 13.9個月,環比減少 0.1個月; 8個大中城市新房庫存套數 54.1萬套, 環比下降 2.3%,同比下降 2.9%,去化周期為 9.7個月,環比減少 0.1個月;一線城市新房庫存量 24.7萬套,環比下降 4.3%,去化周期 8.2個月,環比減少 0.3個月, 二線城市新房庫存量 20.4萬套,環比下降 0.7%,去化周期為 10.2個月,環比上升 0.1個月, 三線城市新房庫存套數為 9.0萬套,環比無明顯變化,去化周期 15.5個月,環比減少 0.1個月。
整體土地市場較上周相比量價齊跌,土地溢價率有所下降。 百城成交全類型土地數量為281宗,環比下降 4.1%,同比下降 47.0%;成交土地規劃建筑面積為 176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 11.8%,同比下降 43.4%;成交土地總價為 101億元,環比下降 83.6%,同比下降 83.1%;
成交土地樓面均價為 574元/平方米,環比下降 81.4%,同比下降 70.1%;百城成交土地溢價率為 1.27%,環比下降 66.3%,同比下降 91.9%。
投資建議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穩增長” 目標較為明確, 房地產的托底支撐作用仍然重要,但目前房企資金壓力尚未緩釋, 銷售尚無改善跡象(本周公布的 2月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47.9%) ,房企拿地與新開工的意愿持續低迷,若延續當前情況,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壓力較大,行業供需兩端的政策仍將進一步調整。 近期地產供需政策已在地方層面加速擴散,調整深度和廣度都有所加強。 本周鄭州出臺新政, 需求端支持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隨遷老人、改善性四大類合理住房需求, 強化信貸支持,提及推行貨幣化安臵; 供給端加強并購貸開發貸支持,縮短審批時間加快開工銷售節奏,根據片區去化周期動態調整新房供應規模。青島即墨區也調整了限售政策,二手房從拿證滿五年可交易松綁為兩年。
我們認為,作為二線城市的鄭州、青島即墨區的新政出臺起到了投石問路的作用, 政策放松空間正在打開, 未來若有更多高能級城市跟進, 對市場情緒的提振有積極作用。
從板塊投資角度來看,政策改善預期仍在加強, 3、 4月份強烈建議繼續關注地產板塊機會。 我們建議關注三條主線: 1)信用風險較低、融資渠道暢通、安全性較高的龍頭房企:
保利發展、金地集團、招商蛇口、萬科 A、龍湖集團、華潤臵地。 2)在降息等宏觀與行業政策改善影響下,邊際收益較大的彈性房企: 旭輝控股集團、新城控股、金科股份。 3)當前收入確定較強、集中度加速提升,同時關聯房企近期信用風險緩釋,彈性反轉的地產后周期物業板塊: 碧桂園服務、旭輝永升生活、新城悅服務。
風險提示房地產調控持續升級;銷售超預期下行;融資持續收緊。 關閉 |
文化體育娛樂業 | 平安證券 | 不評級 | 社服教育周報:疫情反復致行業波動,聚焦個股機會 | 2022/3/9 |
教育行業數據來源: 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備注:中國教育指數涵蓋A股、港股及中概股本周酒店餐飲及休閑(長江) /消費者服務HK(中信) 指數累計漲跌幅-0.50%/-4.80%。 漲跌幅較大個股分別為:國旅聯合(+17.89%) 、海昌海洋公園(+10.53%) 、 首旅酒店(+9.43%) 、 凱撒旅業(+9.27%) 、 奈雪的茶(-10.24%) 、 頤海國際(-9.54%) 、 呷哺呷哺(-9.39%) 、 九毛九(-9.04%) 。
觀點: 1) 本土多地疫情反復, 防疫政策趨嚴致出行受限, 餐飲酒旅行業仍受影響。 2) 中長期來看, 疫苗接種率提升及新冠特效藥上市,疊加海外部分國家和地區逐步放寬出入境限制, 行業有望復蘇。
酒旅餐飲本周美容護理(申萬) 指數累計漲跌幅-0.88%。 漲跌幅較大個股分別為:兩面針(+15.32%) 、 可靠股份(+9.98%) 、 華業香料(+6.19%) 、 青島金王(+5.91%) 、 延江股份(+5.91%) 、 嘉亨家化(-6.26%) 、 中順潔柔(-5.84%) 、 名臣健康(-5.36%) 。
觀點: 1) 行業整體來看, 隨著消費者對國貨認可度的提升、 國貨化妝品產品力的提升, 國貨化妝品行業依然具有很高的成長性。 2) 化妝品及醫美行業目前已進入嚴監管時代, 行業分化將會進一步加劇, 龍頭品牌有望進一步夯實頭部優勢。
分眾傳媒, 本周累計漲跌幅-7.58%。觀點: 1)根據公司三季報預期,全年業績預計60億出頭, 業績相對穩定。 2021年是行業和公司業務“小年”(原有教育等行業客戶受損), 2022年有望穿越行業周期(漲價確定&消費品帶動,公司業務表現有望顯著強于其他媒體渠道); 2) 分眾的商業模式和需求趨勢依然強勢,我們堅信消費品牌的未來就是分眾的未來,繼續堅定推薦, 2022年PE估值不足20倍,維持“強烈推薦”。
新東方在線, 本周累計漲跌幅-14.92%。觀點: 1)政策&業務經營負面出清; 2)大學成人業務有望強勢反彈; 3)機構業務和直播帶貨都是從0到1的新業務; 4)新東方的人力、物力依然強勢,集團賬面現金超過300億,俞敏洪帶領的核心人才隊伍依然在。而港股上市的新東方在線承接了集團的很多戰略轉型方向。建議積極關注轉型機會。
攜程集團-S, 本周累計漲跌幅-0.29%。觀點: 1)短期受疫情影響明顯,國內旅游及商旅均受阻,整個旅游及酒店行業行情低迷; 2)中長期來看,疫情終將過去,作為行業龍頭攜程并無本質商業模式損壞; 3)出國旅行依然是攜程最大的長期邏輯, OTA龍頭&國人重度服務需求有著極高的壁壘, 維持“推薦”。
華住集團-S, 本周累計漲跌幅+1.40%。觀點: 1) 短期疫情反復、經營數據波動; 2) 但是后疫情時代,酒旅行業經營復蘇預期強烈,行業有望迎來持續性估值修復行情,龍頭更值得關注; 3)我們對酒店龍頭的連鎖、集中趨勢保持樂觀預期, 維持“推薦”。
同道獵聘, 本周累計漲跌幅-3.59%。觀點: 1)營收長期增速20%+,連續4個季度40%+,未來三年CAGR30%; 2)穩健的HR SaaS模型, 2B續約率80%+, KA續約率90%+; 3)商業化率目前僅為7%左右,預計2021年注冊企業100萬+,付費企業7萬+; 4) 2020年B端ARPU為3.13萬元, CAGR(2017-2020年) 16.1%,持續增長。維持“推薦”。
風險提示: 1)政策變化; 2)疫情反復; 3)突發事件沖擊等。 關閉 |
制造業 | 山西證券 | 不評級 | 汽車行業周報:兩會開幕,關注新能源產業熱點 | 2022/3/9 |
投資要點 整體:上周(20220228-20220306),滬深 300漲跌幅為-1.68%,創業板漲跌幅為-3.75%,汽車行業漲跌幅為-4.75%,在中信一級 30個行業排名第30位。
細分行業: 汽車銷售及服務以+0.55%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前,汽車零部件行業以-6.02%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后。
概念板塊: 乙醇汽油、智慧停車分別以+5.25%、-0.12%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前,寧德時代產業鏈指數、新能源汽車行業分別以-5.87%、-5.50%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后。
個股:汽車行業(中信)上周(20220228-20220306)57只個股實現正收益。其中,中路股份以+15.52%的漲跌幅排行首位,中鼎股份以-20.11%的漲跌幅排行最后。
估值:截至 2022年 3月 4日,汽車行業(中信一級)的 PE(TTM)為 37.50,新能源汽車的 PE(TTM)為 57.46。
行業要聞1) 容百科技與格林美達成戰略合作;
2) 欣旺達擬 120億元在珠海投建 30GWh 電池項目;
3)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站上 50萬元;
4) 兩會聲音 :8位代表建言鋰電產業。
投資建議 根據乘聯會周度數據統計,2月汽車同比增長 10%,總體表現較好。
同時根據目前公布 2月銷量的新能源車企業觀察,預計今年新能源車仍將保持較高增速,但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補貼降低影響,企業毛利率可能會有所下滑。近期建議關注兩會熱點新能源板塊、鋰電正極原材料、電池回收企業、前期受芯片影響較大的乘用車整車企業回暖、以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如:廣汽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華友鈷業、當升科技、贛鋒鋰業、中航光電、格林美。
風險提示 經濟增長低于預期;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 關閉 |